
阿禮部落與蜜蜂的不解之緣
文字 / 王家菁 拍攝 / 陳尚譽 錢亮妤 陳品絜 剪輯 / 陳尚譽
2019 年 4 月 18 日,林下經濟正式開放申請,森林養蜂作為林下經濟第一階段開放申請作物,慢慢走入大眾的視野。森林養蜂,顧名思義是可以在私有林地與租借林地上養蜂。部分原本只能靠「造林」作為收入來源的單一山林經營,也逐漸走向多元化。
早在林下經濟正式開放前,屏東霧台鄉阿禮部落青年唐佳豐,就在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陳美慧教授團隊的指導下,開始探索養蜂技術。
.jpg)
陳美惠深耕部落超過十年,指導部落族人養蜂及種植金線連。 (圖:唐佳豐提供)

魯凱族是台灣 16 個原住民族之一,阿禮部落作為西魯凱族唯一沒有遷村的部落,在 2009 年遭遇八八風災,部落居民出於安全考量,不得不遷居山下永久屋繼續生活。風災後,除了受社會關注的山林毀損情形,陳美惠還關注到了,部落人口短時間內大量遷移將對文化造成的傷害。遷移至山下的永久屋是為了部落居民能有更安全、更好的物質生活條件,但相對的是,珍貴的部落文化面臨大量流失的可能。如何在安全、經濟與部落文化中找到平衡,並支持想要留在原鄉的原住民有更好的生活,是陳美惠一直在思考的問題。
台灣近年來蜂蜜產量較為不足,如今環境破壞越發嚴重,蜂群的生存又十分依賴良好的自然環境,在平地養蜂面臨的大問題即人為破壞嚴重,例如噴灑農藥。如此一來,陳美惠想到:「蜜蜂容易遭受農藥毒害,為提供牠安全的家園,我們覺得森林是一個好地方。」

普通養蜂
平地居多
氣候穩定
天敵較少
養蜂人較多
環境受污染
蜜源較為單一匱乏
受農藥危害大
產品營養價值較低
森林養蜂
山地為主
自然環境佳
蜜源種類多樣且豐富
無農藥等人為污染因素
產品營養價值高
氣候不穩定 日夜溫差大
受天敵虎頭蜂威脅嚴重
養蜂人較少 人力成本高
養蜂對森林的「健康」有正向影響,對環境而言,養蜂是一件好事;提供無毒害的生存環境,對蜜蜂而言,也是一件好事;對部落族人而言,養蜂既能帶來經濟收益,也能回到原鄉發展,有利於族人的經濟收入以及部落文化保存。所以陳美惠和她的得意門生廖晉翊等人,通過多年的陪伴和指導,協助部落青年唐佳豐把森林養蜂的技術帶到部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