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下經濟該何去何從?
面對人力缺乏
應串連政府學界和業界齊力
政府
政府方面應積極推動林下經濟的相關政策和法律的不斷完善,使整體產業更加規範,讓有興趣從事該產業的林農有法可依、有規可循。雖然政府不是林下經濟產業的直接執行者,仍然可以作為民間執行者和學術界溝通的橋樑,應有更廣闊的視野和更高效的協調統籌能力,積極協助剛剛起步嘗試該項目的林農,攜手各界共同推進林下經濟不斷向前。
政府方面應積極推動林下經濟的相關政策和法律的不斷完善,使整體產業更加規範,讓有興趣從事該產業的林農有法可依、有規可循。雖然政府不是林下經濟產業的直接執行者,仍然可以作為民間執行者和學術界溝通的橋樑,應有更廣闊的視野和更高效的協調統籌能力,積極協助剛剛起步嘗試該項目的林農,攜手各界共同推進林下經濟不斷向前。
學術界
學術界應適時為林農提供理論及經驗指導。林下作物十分依賴自然環境,因此種植、養殖環境需因地制宜的進行評估考量,除了自然環境的評估,還可以適當的給予理論和技術上的指導,提供給林農更深層次、更加專業的指引,以降低林農因缺乏理論或專業知識而失敗的可能。學術界也可以通過政府等官方力量,專業對口地和不同地域的林農合作,更精準、有效地配合,長期監測指導,為林下經濟助力。
從業者
培植林下經濟作物的林農應積極主動尋求政府、學術界的支持與合作,保持良好的溝通,長期配合、反饋當下的經營狀況,有疑惑之處也應及時溝通,避免因溝通不良產生錯誤資訊或者重複失敗的狀況。同時,林農也應評估自身條件,有一定的心理建設,了解林下經濟之路並非一帆風順,經驗與技術雖然可以借鑒,但是實際操作仍需因地制宜不斷調整。
消費者
消費者首先應當了解自身所處的大環境背景下的實際狀況,了解林下經濟對台灣的好處。在選購產品時出於對自身的健康考慮,嚴加選擇天然優質的產品同時也應考慮到對環境的永續發展。
結語
每個成功故事背後,都是一次次失敗經驗的累積和淬鍊。不同背景、不同目標的人們,同樣選擇回鄉,同樣開始經營林下經濟產業。
人類要如何與山林、動植物共存,達到真正的永續,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,這些都需要社會攜手,齊心響應環保作為,才得以改善環境問題。
而林下經濟在台灣的未來,不會缺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