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太空包引發垃圾問題 段木香菇更環保

    太空包種植法是把木屑和米糠等材料裝入塑膠袋內,並用塑膠環套和棉花塞住袋口,用高溫除去雜菌後,再將菌絲植入太空包中,等待三至四個月的養菌期過,定期灑水就能收成香菇。

    相比段木種植法需要原木及五到八個月的養菌期,太空包省錢又省時,一個太空包成本不到五元,相比一噸原木需四、五千元以上,對菇農來說,太空包比較符合經濟效益。

 

    但對環境來說,並非如此。隨著塑膠價錢低廉,回收太空包的成本上升,無利可圖使回收廠不再願意處理太空包產生的塑膠垃圾,這使太空包非法棄置事件層出不窮,雖然農業試驗所等政府相關部門已著手研究如何二度利用太空包,但根據台灣菇類發展協會資料顯示,台灣每年平均使用兩億五千萬以上個太空包,即使能回收,這仍是個龐大的垃圾量。且常規大小的太空包僅可使用三至四個月,相比一根段木最長能夠六年持續長菇,段木香菇種植法的耗材相對友善環境。

 

    正如林務局推動林下經濟計畫的初衷──增加林農收入來源,經長時間培植的段木香菇多了太空包香菇沒有的鮮甜與清香,市價較高。林業試驗所評估,一支段木栽培價值為新台幣一百一十二元,根據技術規範,一戶菇農可以培養兩百支段木,假設全栽培四季菇,種菇第一年收益可達新台幣兩萬兩千四百元。

 

    但取得適合的段木並不容易,因種植香菇的木頭要含有一定水分,比起供給較穩定的進口林木,省產木頭較符合菇農需求。雖然早已在林地播種數萬顆楓香樹種子,但在林木可伐採前,陳明忠仍須仰賴廠商提供原木。

段木養菌.JPG
bottom of page